商品详情

法治的细节
定价:¥49.80
ISBN:9787222204331
作者:罗翔
出版:云南人民
出版详情
包装:平装
出版社:云南人民
ISBN:9787222204331
作者:罗翔
页数:276
出版日期:2021-11-01
印刷日期:2021-10-04
版次:1
印次:1
字数:220
图文描述

编辑推荐语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全新随笔集,超过2000万人关注,提高法律智识与生活智慧 ◇辛普森案、张玉环案、N号房事件,经典法学案例,厘清法律与道德的边界,培养思辨思维 ◇紧急避险、人肉搜索、封建民俗……法律是否落后于时代?是否存在灰色地带? ◇性侵犯、堕胎、同意制度……保障女性权益,完善法治的细节 ◇共读柏拉图、《小王子》,从经典名著中汲取人生智慧,找到自我 ◇收录访谈对话,罗翔分享成长经历,以及如何面对困境,走出迷茫的人生经历
内容提要
“法律 ”罗翔教授2021全新法律随笔集。 举案说法、热点议论、品读经典、感悟人生,从生活的不同侧面,追寻法治的正义,获取人生智慧。 在本书中,罗翔就像每个人母校的老师一样,用真诚之心分享这一年来的体会与感悟。不仅解读了张玉环案、N号房事件等热点案件,而且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人生经验,能够提高普通人解读热点新闻的思辨能力。刑法常识结合法理精神,兼具法律与人文的力量。
作者简介
罗翔 1977年出生于湖南耒阳,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刑法哲学、经济刑法、性犯罪,著有法律普及读物《刑法学讲义》,随笔集《圆圈正义》等。
目录
一、法律与道德
法治如何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从法律角度破解电车难题
我们为什么要诚信?
“孝子”能否逾越法律?
脑死亡、植物人与“死亡”
死刑应当被废除吗?
二、法理的思辨
孩子起诉父母生下自己
可怕的配阴婚民俗
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
人肉搜索的罪与罚
三、正义的实现
“世纪审判”辛普森案
二十六年了,正义的惩罚还会降临吗?
踹伤猥亵者,见义勇为的尺度
优势证据与合理怀疑:锤杀案中的证明难题
与智力残障女孩结婚构成 罪吗?
韩国N号房事件的N重罪
四、性刑法
性刑法的惩罚边界
当我们谈论恶劣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性侵犯罪中的核心问题,是不同意
应该合法吗?
胎儿有权利吗?
艺术是自由的,但并非无拘无束
五、读经典
在读书中 有限的今生
狂热的魔咒、理性的自负
审判苏格拉底,读柏拉图《申辩篇》
读《会饮篇》,理解爱的严肃与崇高
找到你的玫瑰花
六、对 话
我的青铜时代
如何做一个称职的老师?
我们画不出 的圆,但它是存在的
后记 祝各位同学一路平安
精彩试读
法治如何在不确定中寻 找确定性 人生 确定的就是不 确定的人生,对于刚刚经历 疫情的我们而言,可能 深 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人不可能两次迈进同一 条河流,却又始终希望寻找 到一个相对确定性的局面— —虽然“相对确定”就意味着 “相对不确定”。法治的存在 就是人类对“相对确定”的追 求。
法学是人类 古老的专 业之一,人们认为,当一个 人的身体出了状况,需要医 学;当一个人的灵魂出现了 问题,需要神学;而当社会 出现了问题,那就需要法学 。
法律与秩序 法律是为了解决社会的 问题,这个社会 的问题 是什么? 向外看,我们可以看到 很多社会乱象,杀人放火、 欠债不还、贪腐渎职,但如 果从人的内部看,你会发现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幽暗 成分,所有的社会乱象都是 这些幽暗成分发酵的产物。
试想,如果没有惩罚, 社会将变成什么状况。
有些人对人性持乐观态 度,认为人生性纯良,喜爱 良善,他们相信,人类要不 断进化,会有无限的可能性 ,而且有 能够控制自己 的发展。只要积极地改造社 会,提升民众的教育水平, 消除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就 能创造一个美好的黄金世界 。
启蒙运动后,很多伟大 的哲学家持这种乐观主义态 度。比如卢梭,在《爱弥儿 》一书中,他特别讨论了个 人如何在堕落的社会中保持 天性中的善良。该书前言引 用了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 一段话:“我们身患一种可 以治好的病;我们生来是向 善的,如果我们愿意改正, 我们就得到自然的帮助。” 全书基本上是这段话的展开 。
在乐观主义者看来,即 便没有法律的约束,人也能 自发地互助互爱。他们认为 ,惩罚是一件坏事,在一个 理想的社会中,不应存在惩 罚,人与人会自觉地彼此相 爱,互相合作。
历 有两个与梨子有 关的故事。一个是孔融让梨 ,这个故事让我觉得不真实 ,我觉得自己很难达到这种 高度。另一个类似的故事是 奥古斯丁偷梨,奥古斯丁在 《忏悔录》中忏悔,说偷梨 并不是为了吃,他们偷的梨 ,只吃了几个,其他的都喂 猪了——偷梨是为了获得一 种偷盗的“愉悦感”——这让 我感到真实,人的内心确实 有幽暗的成分,有时人并非 不知道对错,而是明知是错 ,却依然要选择错误。
人类历史中,无数的事 实告诉我们,没有以惩罚为 后盾的法律规则,社会将变 得混乱不堪,乌托邦的结局 很可能是人间地狱。
道德、宗教也能维护秩 序,但它们主要通过改变人 的内心来维护秩序,而法律 则是以看得见的惩罚对人们 的外在行为进行规范,以此 来约束人们的不当行为,捍 卫社会秩序。
曾有人在网上发帖,为 自己的行为辩护。张三本是 独生女,上大学后,父母决 定再生一个孩子。张三坚决 反对,但无效,她 愤怒 。她的父母曾闹过离婚,把 两套房子都过户到她名下, 现在孩子出生,父母希望能 要回一套房子。张三严词拒 ,甚至不惜断 和父母的 联系。
后来,父母遭遇车祸, 只留下了这个不到两岁的孩 子。叔伯姑姨都希望张三能 抚养幼弟,但她考虑到,一 个年轻女生带着弟弟,以后 不好嫁人,生活也艰苦, 终把弟弟送到了一户条件较 差的乡下人家。她还将两套 房子变卖,在一线城市买了 一套房子,之后嫁作人妇, 据说开启了幸福的人生。
用道德力量来谴责张三 并没有太大作用,毕竟,张 三发帖辩护就是一副“笑骂 由他人笑骂,好坏我自为之 ”的态度,她甚至认为,大 家不应对她进行道德绑架。
如果这个故事属实,张 三的行为其实不仅违反道德 ,也违反法律,甚至涉嫌犯 罪。
《民法典》 千零七 十五条规定:有负担能力的 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 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 弟、妹,有扶养的义务。
《刑法》第二百六十一 条规定了遗弃罪:对于年老 、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 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 养义务而拒 扶养,情节恶 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
既然父母给张三留下了 两套房产,她当然是有负担 能力的,依据法律,她对两 岁的弟弟有扶养义务。如果 不履行这种义务,就要承担 法律后果。
法律是对道德的 要 求,道德是通过对人的内心 约束来维护秩序,但它的力 量是有限的。对于那些 严 重的违背道德的行为,必须 借助法律的手段来惩罚。这 样也就可以形成法律和道德 良性的互动关系。对那些 严重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法 律上的惩罚,也能使人们尊 重道德规则,自觉地约束自 己内心的邪恶。如果只有道 德没有法律,长此以往,人 们也会无视道德规范。
一如马丁·路德·金所言: 我们不能以立法的方式将道 德订为法例,但我们却可以 调整行为。法律的规定可能 无法改变人心,但它能管制 那失丧了良心的——法律不 能使一个雇主爱我,但它能 管制他,使他不能因为我的 肤色而不雇用我。
总之,法律 重要的目 标就是维护秩序,而要维护 秩序必须以惩罚为后盾。只 有秩序才能让人类的行为具 有相对的确定性。
P2-5

快递说明

1.本商品由博库发货;默认发圆通、ems快递和邮政。签收前请确认包装外观有无破损,有破损、内件损坏当场拒收。

2.发货时间:订单下达后,预计72小时内发货,预售商品除外;常规地区2-3天到货,偏远地区新疆,西藏,甘肃,宁夏,青海3-5天到货;以上时间仅为参考,受天气及其他特殊情况影响,具体到货时间以实际快递配送情况为准,请您耐心等待。

3.港、澳、台暂不支持发货,请不要购买,如不慎购买请联系客服退款。